社区,被视为零售业的最后“净土”,房地产商、电商纷纷瞄准了这个领域,而银行也不例外。近年来,各大银行试水社区银行,将网点开进社区,延伸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3年底,银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应履行相关行政审批程序。
如今,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开在家门口的银行是否还安好,是否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就此,中国经济网记者实地探访了兴业银行在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开设的多家社区支行。
“与客为邻”的银行
不算大的招牌、约百平米的空间、三至四名工作人员,身处便利店、洗衣店和服装店等商铺之间,这便是兴业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社区银行。
与传统银行网点不同,一改银行固有的“高大上”形象,这里没有将客户与银行工作人员隔开的高冷玻璃,统一布设的“低柜”让银行员工与居民之间交流“零距离”。记者走访的兴业银行社区支行大部分都设有照片墙,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记录着兴业银行社区支行员工平日里与社区邻居互动、联谊的点点滴滴。
在成都麓山国际社区支行,记者遇到了来办业务的徐女士,她是这里的常客。“每个星期,我至少都要过来一两次,即使没有业务要办,也要过来‘报个到’,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她微笑着说。
在武汉百步亭社区支行,83岁的张锦江老人对这里赞不绝口:“银行不仅要重视自己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应。兴业银行口碑很好,我们大家都愿意来。他们办的很多便民活动受到大家的欢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居民们的认可折射了兴业银行社区支行“先做邻居,再做业务”的理念。
因地制宜拼服务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虽然同为社区银行,有着相同的配备,但是兴业银行每家社区支行在经营与服务方面却各具特色。
成都同盛路社区支行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以温馨舒适的暖色调为主,区域划分为自助服务区、柜面服务区、个贷办理区、花园品茶区、小型阅览区及儿童娱乐区。伴随这家社区支行成长的,是4名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他们对成都人追求的“慢生活”有着独到理解,日常经营不骄不躁、有条不紊,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拓展合作商户,不激进,不冒进。
记者从同盛路社区支行行长薛程程口中获知一件事:轮椅上的龚大爷年近八十,某天在支行办业务时突然内急,身边恰好没有家人在,行动不便。支行员工徐宇佳、郭威赶忙把大爷背进支行的卫生间。由于是蹲式厕所,担心龚大爷解手时体力不支支持不住,徐宇佳就一直架着大爷,单靠手臂的托举支撑着近200斤的体重足足有半小时,再和同事把龚大爷背回到轮椅上。尽管汗如雨下,手臂都麻得不能动弹,但事后徐宇佳说起来却轻描淡写,“没什么,我应该这么做的,因为他是我们的客户。”在社区支行,这些“85后”用日复一日真诚的服务慢慢赢得了居民的心,开业一年,同盛路社区支行已拥有了近900名忠实客户,综合金融资产余额超过2亿元。
在兴业银行布设在武汉的社区支行,记者发现,他们已将便民服务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围绕客户衣食住行、健康教育等方面需求,通过组建异业商户联盟、举办沙龙讲座、搭建社交平台等方式,提供形式多样的“管家式”便民服务,如举办烘焙课堂、亲子财商教育、珠宝鉴赏沙龙、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与财务规划建议等。在惠民的同时,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增进了对客户的了解,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理财投资教育,培养了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
而兴业银行在上海的社区支行则结合当地金融消费者投资理财意识强、金融服务需求高的特点,发挥兴业银行综合理财能力的竞争优势,以理财、基金销售等财富管理业务为核心,开办了除现金业务以外的所有零售业务,同时专门创设社区支行版的特色理财产品,满足社区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便捷的“最后一公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形容兴业银行的社区支行最为恰当。在不大的营业面积中,摆放了自助存取款机、远程可视柜员机、电子银行体验机、银联便民支付终端等自助机具,小区居民如需存款、取款、理财、在线咨询等,均可通过这些机具自助完成,操作十分便捷。
就连申办银行卡如今也可以在社区支行的发卡机上完成。从前在传统网点办理借记卡,至少需要十分钟,而且需要反复签字确认,过程很繁琐。而通过自助发卡机办卡,整个过程只需两到三分钟,无需填表,只需读取一下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借记卡,立等可取。据兴业银行上海仙霞路社区支行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自助发卡机的便利性,许多居民都选择自助办卡,目前该社区支行每周新开卡的数量在50张以上。
除了发卡之外,申购理财产品、开通电子银行业务、活期转定期等业务均可在自助机上办理。
武汉社区支行的工作人员更是将服务方式从“等待客户上门”转变为主动“送服务到家”。社区支行附近的居民对办理银行业务如有疑问、需要指导,社区支行工作人员可以上门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介绍适宜的产品。
由于真正做到了“便民”,客户黏性大大提高。